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怎样保护濒危植物?

一、怎样保护濒危植物? 1.就地保护,主要针对那些生长在比较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但是范围狭小,数量稀少的物种。 如圈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迁地保护,针对生长在不利环境

一、怎样保护濒危植物?

1.就地保护,主要针对那些生长在比较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但是范围狭小,数量稀少的物种。

如圈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迁地保护,针对生长在不利环境条件下,或者环境将继续恶化的情况,对于这类珍惜物种就实施人工移栽,迁移到适宜的环境下生存,或者人为建立栽培环境 如迁移到植物园 3.对繁殖系数低的物种,加大人工繁殖,让它从濒临灭绝的状态改变过来。加大保护宣传力度,打击违法盗卖行为,树立良好的意识

二、保护濒危植物有哪些途径?

1、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将濒危植物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例如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以桫椤及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又比如保护珍稀植物银杉的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长苞铁杉、猴头杜鹃的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等。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2、迁地保护。将生存受威胁物种从原产地迁往其他地域的专业机构予以保护,如建设植物园,据了解,国家植物园已迁地保护水杉、珙桐等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迁地保护还包括建立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组织、器官等。

3、建立基因库。比如将濒危植物的种子零下20度贮藏,能较有效地保存它们的遗传信息。物种一旦灭绝,科学家希望它们有机会重新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4、构建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濒危植物。还要加强教育,提高公民的保护意识。

三、二级濒危植物如何保护?

二级濒危植物保护措施如下:

1、 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可以简单理解为“受到人为保护的特定自然区域”。这个简单的定义中包含了两层基本含义:一是特定自然区域,二是人为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显示和反映自然界的原始面目,保存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还能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总之,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发展。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一般情况下,当物种的种群数量极低,或者物种原有生活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时,迁地保护成为保存物种的重要手段。通过迁地保护,可以深入认识被保护生物的形态学特征、系统和进化关系、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规律,从而为就地保护的管理和检测提供依据。迁地保护的最高目标是建立野生群落。

3、科学研究及保护规划——加强濒危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

保护濒危植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为了有效的保护大自然留给人们的这一宝贵财富,首先应搞清本底,查明现状,掌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开拓研究的领域,加速珍稀濒危植物开发利用的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库。

并在此基础上,按“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经营利用”的原则,编制出一个宏微观兼顾的、远近期结合的战略性与经营管理性相统一的野生珍惜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发展规划。

四、六道木属于濒危保护植物?

是的。六道木(学名:Abelia biflora Turcz.)是忍冬科、六道木属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叶片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顶端尖至渐尖,基部钝至渐狭成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绿白色,边缘有睫毛;叶柄被硬毛。花单生于小枝上叶腋,无总花梗;花梗被硬毛;小苞片三齿状,花后不落。

五、濒危植物?

第一种,蕨类。

名下包括约一万多个品种,它们凌乱分散于世界各地,我国有幸占得五分之一,是钻研该类植物的主力军。事实上,蕨类植物不仅是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于工业、医学、食用等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深远意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蕨类植物名下的不少植株,皆濒危,仅少量分布于,某些地区的大山里,因而,它们中的一些,便会被有的朋友误认为是杂草,或其他的野生植物,随意的采摘和采挖。

第二种,野生兰花。

以独花兰为例,其属于我国特有的兰花品种,现已被正式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物种多样性,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乃野生兰花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原本兰花就不是很擅繁殖的花卉,自然繁殖能力很差,人为养殖的难度也相对较高,其中,野生形式的兰花,处境则更加艰难,故为了避免它们被肆意采摘,世界已将所有兰花,全部列入了待保护名单,为的就是,保证物种的多样性不遭到破坏。

第三种,野生多肉。

早期,人们尚未得知多肉,同时,市场也还未捕得此商机的时候,这种植物普遍生长在大山深处,后因枝叶肥厚、汁水充盈,外形憨态可掬等特点,这才被正式挖掘,“重见天日”。

虽说认真比较起来,那些野生形式的多肉,在某种程度上,算是该植物的原生种,颜值不比“后辈”,但存在即真理,它们的作用,更多体现为保持水土,即有效预防水土过分流失方面。

第四种,野生铁皮石斛。

一方面,植株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无法正常生长在任意条件下,而近些年随着,科技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无意之中,我国的不少地区,皆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得适合其生长的安全领地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野生的铁皮石斛,和兰花一样,存在相同的毛病,无法高效地自然繁殖,因此,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它们就已被列为,我国重点保护植物。

第五种,天山雪莲。

光听名字,就迎面而来一种浓厚的贵重感,的确,这种植物,之前经常出现在一些影视作品里,珍贵稀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活血化瘀、止血消肿,药理作用显著。

然而,事实表明,现下,天山雪莲的情况越发不容乐观,不仅数量越发稀少,就连花茎的长度也持续缩水,情况十分惨淡。

六、中国一级濒危保护植物?

冷杉,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枝条轮生。花期5月,球果10月成熟。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中美洲及非洲最北部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

冷杉属植物发生于晚白垩世,至第三纪中新世及第四纪种类增多,分布区扩大,经冰期与间冰期保留下来,繁衍至今。冷杉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土壤以山地棕壤、暗棕壤为主。

冷杉

冷杉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历史

冷杉属植物发生于晚白垩世,至第三纪中新世及第四纪种类增多,分布区扩大,经冰期与间冰期保留下来,繁衍至今。该属约50种,分布于亚、欧洲、北美、中美及非洲北部的高山地带。

中国是冷杉属植物最多的国家,约22种3变种,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浙江、台湾各省区的高山地带。资源冷杉就是在中国南岭山地新发现的冷杉树种。

冷杉属植物在我国分布格局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物种集中分布带,大致走向为“东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秦岭南坡”。松杉柏科植物在西南地区的物种集中分布于横断山的核心区域。据推断,青藏高原三江并流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区是我国冷杉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很有可能还是起源中心。

在青藏高原三江并流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区,冷杉是重要的建群种和长江黄河上游水源涵养的主要树种,是生态屏障重要的组分,是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石。我国青藏高原三江并流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东南、中南部发现冷杉的消息相继传开,资源冷杉于197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被发现,因此命名为资源冷杉。它和百山祖冷杉、元宝山冷杉、梵净山冷杉一样,是中国特有的第四纪冰期遗留下来的“活化石”,1999年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保护级别Ⅰ级)。

冷杉最初在广西东北部资源县银竹老山被发现,后来在相邻的湖南省新宁县舜皇山、城步县二宝顶、炎陵县桃源洞也见有分布,生于海拔1500-1850米的针阔混交林中,没有大树,也没有实生的幼树和幼苗,最小植株的树龄也已经到了35年,绝大多数植株的树龄在40年到45年之间。

冷杉

最初在银竹老山发现96株资源冷杉,湖南舜皇山有资源冷杉30株左右。但据2014年实地踏查定位,银竹老山目前现存的冷杉植株共72株,集中在3个分布点;湖南有50余株。综合报道,目前资源冷杉野生植株不超过200株(一说600株)。

资源冷杉种群数量这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资源冷杉生长约30年才开始挂果,此后隔三五年挂果1次,球果数量很少,种胚不发育,研究发现全为空瘪的膜状物,人工繁育迄今没有获得成功。

再者就是乱采乱伐,由于资源冷杉非常珍稀,而且由于资源冷杉树干通直,材质坚韧,适合建房和制造家具,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地的资源冷杉屡屡盗伐,种群直接受到破坏。另外山上放养对植物植被的破坏以及对资源冷杉幼苗的啃咬,也造成资源冷杉繁殖率极低。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保护意识加强,以及研究人员和养护人员对资源冷杉的刻苦攻关和重点保护。在2017年,对收集的资源冷杉种子10余斤进行人工培育,培育出了800余株幼苗,打破了国内几十年来资源冷杉人工繁育出芽率多为零的困局,目前生长正常,希望不久将来,资源冷杉的种群能够更加扩大。

冷杉——真正的圣诞树

12月,窗外大雪纷飞,壁炉里通红的炉火熊熊燃烧,空气中弥散着《铃儿响叮当》的美妙乐曲,红衣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在街边游荡,缀满彩灯,星星和小礼物的圣诞树让我们真的感受到节日的到来。

虽然很多圣诞树都是塑料变成的,但他们的样子还是保持了树的样子——漂亮的圆锥形树冠,便于挂礼物的丰富枝桠,碧绿的枝叶——简直就是为了圣诞节准备的。真的圣诞树究竟是什么树,它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担当这个神圣的职责的呢?

冷杉

翻遍所有资料,跟耶稣有直接关系的似乎只有一棵棕榈树——有一个传说是,圣母怀胎十月,有天出门散步,在一棵棕榈树下停下来歇脚。这棵棕榈树温柔地用枝叶把圣母围了起来,将寒风统统挡在外边。

耶稣就是在这个“绿色帷帐”中诞生的。不过因为《圣经》中明确记载,耶稣是出生在马厩里的。这个传说也只能算是传闻一则了。抛开真假,这则圣诞树传说从逻辑上说还是有些道理,首先,中东地区的棕榈树很多,但是要碰到一两棵松树还真是件稀罕事;其次,棕榈树叶片宽大,倒也是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不过,此传说中的诞生地与经典差异过于明显,应该算作道听途说的野史吧。其实,圣诞树是从耶稣诞生1500多年后(公元16世纪)才出现在圣诞节场景中的。最开始,也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就是用来烘托节日气氛。

一位修道士本着节俭的原则,砍来一棵小树,在上面挂上糕饼,红果和蜡烛,让附近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节。

可是隔天起来,发现叶子都掉光了,岂不大煞风景。有些杉树,比如铁杉,落叶的速度可比人脱发快多了。相对来说,冷杉属和云杉属的成员们的“固发”工作做得比较好,并且能保持青翠,适合做长期的摆设。甚至第二年还可以用,只要有足够的存储空间。

所以,冷杉成为了传统的圣诞树,像一把伞。象征着大地的保护者,从宇宙中吸收能量以滋润万物。目前,商业种植的圣诞树主要是冷杉属的植物,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能保持翠绿的枝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植物的气味儿清新宜人,能让大家愉快地度过圣诞节。

七、蕨类植物怎么扦插繁殖?

一、分株繁殖介绍方法1:直接取新生长于根部外围的根球来繁殖。方法2:以锋利的刀具切分较大的根球来繁殖。二、育苗的土壤选择:土培繁殖建议使用泥炭土或一般培养土。水培繁殖建议使用扦插或育苗专用海绵。三、如何用一段茎繁殖让蕨走茎,待长出新株(苗)就将其切割下来(分株)之后再栽种。怎么才能快速长出小分枝?平常养护要保持介质维持在微湿状态,保持波士顿蕨所需的较高湿度条件,繁殖期间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如果在空气湿度高的环境下,就算土稍干也不会有问题,湿度大才能长出侧芽,根部有机会呼吸才会健康,所以空气湿度也是一个重要关键。

八、扦插繁殖的植物有哪些?

1、可以扦插繁殖的植物有虎尾兰、绿萝、月季、茉莉、蟹爪兰等。

2、虎尾兰可以从底部往上剪下健康厚实的叶子进行扦插繁殖,绿萝可以选择生长旺盛的叶片插入水中进行水培扦插,月季可以截取无病害且长势良好的枝条插入土壤中进行扦插繁殖。

九、濒危保护动物?

答:蓝鲸、麋鹿等等。

濒危动物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从广义上讲,濒危动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动物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物,以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十、植物扦插繁殖实验报告 | 如何通过植物扦插繁殖培育健康植物

引言

植物扦插繁殖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繁殖方法,它可以通过扦插将植物的一部分(例如茎、叶、芽等)移植到新的生长环境中,以便快速繁殖新的植物。本报告旨在介绍植物扦插繁殖的实验过程、结果和意义。

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准备:选择适合扦插繁殖的植物,并确保材料的健康和无病虫害。

2. 制备扦插材料:根据植物的不同部位,选择适合的扦插方法,准备好茎、叶、芽等扦插材料。

3. 准备生长基质: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基质,通常使用蛭石、腐叶土、腐熟饼肥等混合物作为扦插基质。

4. 扦插处理:将扦插材料插入培养基质中,注意控制湿度、温度以及光照条件。

5. 管理与观察:定期给予水分、养分和光照,观察扦插材料生根和新植物的生长情况。

6.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扦插的成功率、生根的时间和生长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扦插繁殖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功。扦插材料中约有80%以上的样本成功生根并成活。在大部分植物中,生根的时间大约在2-4周之间。新植物的生长速度也非常迅速,早期可以通过观察叶片颜色和叶片面积的增长来评估植物的生长状态。

实验意义

植物扦插繁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在园艺、林业和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植物扦插繁殖,我们可以将优良品种的植物迅速繁殖出更多的后代,提高生产效率和植物品质。此外,植物扦插繁殖也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病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植物扦插繁殖的可行性和效果。扦插繁殖可以快速而有效地繁殖新的植物,并且成功率高。这为广大农民、园艺爱好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简便而高效的培育健康植物的方法。

感谢您阅读本篇报道,希望通过本文对植物扦插繁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这一技术来培育健康的植物。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